中国音网

中国音网是由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央音乐学院、国家图书馆共同创建的大型公共文化百年艺术基因库,2019为国家新闻出版署“数字出版精品工程”;2021为中宣部“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”首批入库项目。

中国音网的内容依托于华韵档案馆自身收藏的10万余张老唱片,汇聚上万名艺术家经典作品,修复典藏200000首传世音乐,并整合了海内外音响档案馆、独立藏家和艺术家的私人资源,更涵盖了现存的“中国最早的非遗音乐”(1901年),介质类型包括了蜡筒、老唱片、开盘带等,体裁包括了百年戏曲、百年曲艺、百年器乐、百年歌舞、“百年非遗”、“百年红色基因”等多个门类,其中不少为中国音网独藏的善本、珍本、孤本,独家稀缺资源。中国音网团队根据国际TC-04/06标准进行数字化修复工作,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及上百位专家完成编审和勘校,国家图书馆团队根据国际Marc标准进行编目,使元数据充分保留了历史信息和学术价值。

同时,中国音网积极推动传统音乐特色空间建设,让人们在“听、视、触”的沉浸式环境中体验传统音乐。团队还以定制化专题库、移动端APP、数码交互设备等多种形式呈现馆藏内容,为高校及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各类红色文化体验馆、科研机构、艺术从业者提供有声文献信息服务。中国音网是相关领域中藏品时间跨度最长、类目体系最完善、条目最多的公共艺术文化数据平台,构建起唯一的中华民族百年艺术的素材库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标本库,红色音乐百年基因库。

中国音网之七大子库

百年红色音乐文化基因库(红色库)

收录上万条中华民族之红色记忆的象征性曲目,素材来自各类有声媒介,描述和再现历史事件、英烈人物、红色历程,让听者感触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之根、之脉、之魂。

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库(非遗库)

主要收录联合国和中国官方“非遗”项目之相关音视频资料,同时兼顾各类实地、文献、田野考察资料。

戏曲百年音像资料库

涵盖中国百余种戏曲种类,有京剧、昆剧、越剧、黄梅戏、秦腔、川剧等大型剧种的各类有声文献,也有越调、甬剧、文场戏、泗州戏等地方小剧种和稀有剧种的珍贵录音资源。

曲艺百年音像资料库

收录近百种中国曲艺,囊括清末以来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、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曲艺音乐,如鼓曲、相声、评弹、评书、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,品类齐全,版本精优。

民族歌曲百年音像资料库

汇集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,全面体现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艺术。资源中既有各民族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品,也收入有大量田野调查录音,具有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价值。

民族器乐百年音像资料库

网罗中国各民族与地区的器乐曲目,包含弹拨、拉弦、吹奏等百余种民族乐器的独奏曲目,并有众多民间器乐合奏音乐,如鼓吹乐、丝竹乐、弦索乐等,是中国传统器乐的艺术集成。

歌舞音乐百年音像资料库

收录中国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歌舞音乐资源,并按声乐类、器乐类及综合类歌舞音乐整理归类,兼具学术研究、教学范本、艺术欣赏的功能。

团队成员

管理团队

张斯琪

青年学者,1990年生人,毕业于同济大学,曾供职于上海戏剧学院,从事京剧史与艺术史研究,出版有《梅兰芳沪上演出纪》《余叔岩年谱》等专业著作

魏小石

华韵档案馆馆长·中国音网主编
上海音乐学院·柔性引进人才
大英研究院·牛顿国际学者
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·客座研究员

魏丹

华韵档案馆馆长助理,中国音网项目负责人,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,参与出版过《华韵稀声 第一辑:山小雀飞在圪针上——牛郎歌王曹彦明民歌经典》《华韵稀声 第二辑:问天问地问爹娘——盲艺人红权树伟的歌》《张兴荣的云南音乐笔记·澜沧江流域音乐》《滇野寻声图鉴》等。

编辑团队

李琳

条目编辑

lilin@china1904.com

张好为

海外条目编辑

zhanghaowei@china1904.com

伊木

少数民族条目编辑

yimu@china1904.com

陈海波

实体档案统筹

chenhaibo@china1904.com

余丹

“非遗站”条目编辑

yudan@china1904.com

IT团队

李创

java开发工程师

lichuang@china1904.com

赵军

java开发工程师

zhaojun@china1904.com

李冰

前端开发工程师

libing@china1904.com

马发军

运维工程师

mafajun@china1904.com

薛志高

ui设计师

xuezhigao@china1904.com

合作伙伴